师资队伍

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原朝阳,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市D类人才。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职教社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西安市科技专家,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协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陕西省丝路创客协会创新创业专委会特邀专家,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西安市创业导师,西安市高新区创业导师,西安市雁塔区创业导师,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发展中心、西安创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车库咖啡孵化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创业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成长导师、高陵区第一实验小学“特聘研究员”、西安市叶浓文化研究会艺术顾问,全国大学生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联赛专家等;发表论文 30 余篇,出版教材 6 部;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40余项;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优秀考务工作者”,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成果、陕西高校网络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奖等多项,主讲的《经济法》课程评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第一主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获奖30余项。

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范诚梅,副教授,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生副院长,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经管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同时具备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及生涯规划师技能资格。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十余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参编教材两部,曾获得“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多次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新闻传播系学科带头人 陆应铸

陆应铸,教授,高级记者,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与融合传播,主要讲授课程《融合新闻学》。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2004至200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班,曾任设区市主流媒体负责人、市文联市作协负责人,兼任多所高校文学院客座教授,出版学术著作《采编创新初探》《点击精彩》及文学作品多部,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采写与编辑的百余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及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奖等重要奖项,荣获“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十佳总编辑”“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在《中国作家》《人民日报》《雨花》《散文》《美文》等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作品编入中小学语文教辅读物。

中文系学科带头人 白军芳

       白军芳,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2005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2007年8月,考取国家基金委西部项目赴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做访问学者,参与程光炜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重返八十年代”的研究工作。2014年,参与浙江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院的“中国古代文学翻译工程”重大项目,翻译《英语中的汤显祖研究》。201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客座教授,研究东南亚中国文化的传播,现主持“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效果研究”省级重点项目。荣获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10余篇专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女性文学等方面颇具影响力。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科带头人 陈敏直

广告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王春光

王春光,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西部书画院艺委会主任、陕西宋庆龄基金会终身评委。曾担任:陕西省服装研究所所长,西安市青少年宫书画部部长,西安外事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作品曾数次发表和参加大展并获各种奖项和被多家相关专业机构、专业团体及个人收藏。曾发表过优秀学术论文多篇。

客座教授 李玉和

       李玉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协对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青联委员;陕西省美协会员;西安邮电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曾出访埃及、新加坡、柬埔寨、泰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于2019年7月在俄罗斯成功举办了“李玉和艺术之旅—一圣彼得堡书法展”,于2019年12月走进非洲埃塞俄比亚慰问一带一路企业和孔子学院讲座交流。于2023年8月赴东南亚金边柬华日报,甘肃商会等单位交流。在中国权威报纸《书法报》发表书法论文十余篇。文学著作有:长篇小说《折腾》、《救命稻草》,散文随笔集《留一盏灯》、《垂钓》等。

客座教授 刘欣欣

刘欣欣,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秘书长、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主任、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副会长,国际工合运动执行委员,是人民音乐家刘炽之子。刘欣欣长期从事音乐领域创作,包括中国音乐类戏剧、中国民歌民乐研究等,代表著作有《共和国的旋律》等。

客座教授 曹林燕

曹林燕,女,笔名芷芩儿,陕西省蓝田人。中国散文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兼蓝田创作基地主任,蓝田作协秘书长。2005年开始创作诗歌、小说、散文,至今约有六十余万字,先后发表在《延河》《奔流》《时代青年悦读》《山东文学》《经典美文》《青年文摘》《意文》《西藏文学》等杂志上。曾获第二届全国生态散文奖、第三届丝路散文奖、第四届长安散文奖。著有散文集《从故乡出发》《人间时光》等。

客座教授 雷小英

雷小英,笔名冰琳花、嫣雨,陕西省西安市人,专业作家,西北大学硕士毕业,散文,诗歌见诸于各报刊杂志。中国民主促进会市委会社会和法治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编剧协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影视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安楹联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曲学会会员及西安市诗词学会会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长安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主任、鲁迅文学院学员等。荣获西安百姓学习之星;荣获2022年、2023年“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出版散文诗歌集《爱让我远行》,散文合集《脉散秦川》等;担当电影《云烟深处》的编剧、执行制片人和总导演,该片获共青团陕西省委推荐影片;编剧乡村扶贫电影《黄金土》入围2024亚洲国际电影节金鹮奖主竞赛单元;微电影《苹果树下的日记》荣获首届中国MBA/EMBA微电影故事片大赛二等奖,担当编剧、导演及剪辑工作);政府廉政微电影《帮忙》,担当导演、后期剪辑制作工作,该片荣获廉政微电影三等奖;担当导演编剧的短剧作品《征婚》《爱在哭泣》《寻亲》《同学债》《我的青春我作主》《辣椒婆婆》《逆爱》《爱在黄昏》《只想再喊一声妈》《荷花》《贤内助夺权》《闺女有娘呢》等;以上短剧均在陕西电视台已播出。 2020年,课题《完善农村合作社经营管理 加快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荣获中共西安市委统战部二等奖,并收入重点课题调研优秀成果汇编一书; 2021年,课题《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研》荣获中共西安市委统战部重点课题调研成果优秀奖; 2024年,课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之基》荣获民进西安市委会参政议政成果三等奖;课题《关于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荣获民进西安市委会参政议政成果三等奖。

客座教授 赵精兵

赵精兵,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授课专家,硕导,“西安最美教师”,带领团队荣获教学成果特等奖。历任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处长,图书馆馆长、政治学院院长。三十多年来矢志不移把“教学”升华为“艺术",32集《现代教学艺术》慕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西安电视台等相继报导。称其为“讲堂上的‘表演艺术家”、“疯子教授”、“豁命教授”。先后为全国各地教师及高校培训团队教师专题讲授《现代教学艺术》,并撰写专著《怎样讲出一堂好课》。近年来,先后在国内授课数百场,主讲《现代教学艺术》、《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演讲与口才》,社会反响强烈,听课者达三十余万人。

中文系主任 许晶晶

许晶晶,副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研究方向:中西文学文化比较,美学,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主持参与省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5项;参编书籍1部。主要讲授《西方文论》、《中国现代文学》、《美学概论》等课程。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优秀组织者”、“优秀组织单位”、“共青团陕西省委高校部先进个人”等国家级省级奖励5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校级竞赛奖励20余项;指导学生成功并建设省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1篇。深耕讲台10余载,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与理论知识的转化。




共 33  条 当前第  1  /  3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18 16: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