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大讲堂:以书为媒,以文为伴——西安工商学院“中文学子的使命”专家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于: 2023-09-24 13:09 编辑: 西安工商学院

9月2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争鸣教授在我校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多功能教室做题为“中文学子的使命——读书与写作漫谈”的讲座,讲座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西安工商学院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龙和平,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崔建斌,执行院长韩娟,中文系全体教师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代表共计5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崔建斌主持。

首先,主持人崔建斌介绍主讲嘉宾。紧接着,西安工商学院常务副校长龙和平为罗争鸣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接下来,罗争鸣教授做题为“中文学子的使命——读书与写作漫谈”的专题讲座。罗教授引导学子考虑中文专业的使命,并从读书和写作两个方面入手展开讨论。

关于读书,罗教授主要讲述了以下三点。其一,正确认识读书。了解碎片化阅读的局限与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明确纸质书阅读的不可替代性,如负责的阅读体验、深刻的体会、牢固的记忆。其二,如何读书。要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细读经典作品,为文学创作提供基础;快速浏览重要信息,获取主要观点和重要知识。也要围绕问题点读书,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三,读什么书。要养成无所不读的读书人生,达到“一事不知,深意为耻”的思想境界。

关于写作,罗教授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其一,论文选题。首先,罗教授指出选题的重要性,认为选题好是写作成功的一大半,关乎此后的学术发展。本科生论文选题一定要具体,有针对性,从小处着眼,由小见大,避免宽泛的总结和铺叙;硕士、博士选题要有一定挑战,有拓展空间,学科交叉,避免过于偏狭、重复。其次,罗教授强调选题要趁早,围绕问题,展开阅读和资料搜集。要跟老师请教,由导师把握选题质量。其二,工具书与电子文献的使用。要采用文献学方法、文史互证等,也要明确外语工具及海外汉学的重要性。学会使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西方汉学检索资源等。其三,写作训练。注重义理、考据、辞章,把握义理与考据的关系,将二者结合起来。此外,要注意文史考证的学术规范。凡立一义,必凭证据;证据以古为尚;孤证不为定说;隐匿、曲解证据为不德;剿说为大不德;弟子驳难本师,受之者不以为忤;辩诘词旨务必笃实温厚,盛气凌轹、影射讥笑、支离牵涉为不德;窄而深的研究。要避免出现论文辞章的弊病,如行文枝蔓;故作“古雅”;陈词滥调;逻辑不清,结构颠倒。学术论文的辞章,当言贵朴实、简洁,力避“言有枝叶”。其四,学术论文的逻辑与结构、框架。要反复锤炼,越简单越符合思维习惯,要注意内在逻辑,重视外在框架、结构,把握论文的格局。

之后,罗教授总结了中文学习的使命与学习目的。指出中文学子要进行扎扎实实的原典阅读,拥有对母语和中国文化的深切理解,并掌握纯熟深湛的文字能力。

最后,罗争鸣教授与我校师生进行了亲切互动。针对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罗教授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解答。他指出,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个人要拥有分辨能力,筛选所需信息,不能沉溺其中。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原典阅读的问题,罗教授表示,要建立读书小组,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反复研究、探讨,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便利。学生个人可以利用古都优势,外出考察历史遗迹,开展田野考察,养成文史素养。师生互动将本次讲座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人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人陈继儒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清人蒲松龄云“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读书滋养生命,写作涵养情怀。中文学子,不仅应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更应具备优秀的写作能力。以书为媒,以文为伴,志要高华,趣要淡泊。在读书与写作中,启个人之思,树崇高之德,养浩然之气。                                                                                                                                           图文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18 16: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