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7月10日上午,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大力支持下,人文学院组织召开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主题是“产教融合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
西安市高陵区高家小学黄利蔷校长、鹿苑中学张小梅校长、第一实验小学赵荣香校长受邀参加,人文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原朝阳,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张欢生,中文系主任许晶晶,中文系全体教师出席本次活动。会议由原朝阳主持。
会议伊始,原朝阳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会议背景与核心议题。他指出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核心任务,关乎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长远发展,期望专家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提供宝贵意见。
随后,中文系刘进副教授系统阐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以及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说明。方案以详实的就业市场与行业需求调研为基石,紧密对接学生就业意愿,精准分析高意向岗位能力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力求提升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的契合度,突出就业导向与产教深度融合。
接着三位校长结合一线教育实践,为专业建设注入真知灼见。首先,赵荣香校长强调,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政治引领,要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的专业方向课程给予高度肯定。她特别指出,针对基础教育岗位需求,应加强学生的硬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的训练,系统强化学生应用文写作与公文规范训练,为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接着,黄校长立足区域发展视角,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专业课程创新路径。她建议跨学科整合历史、地理知识体系,开发区域特色课程,弘扬高陵区关学历史人物吕柟治学精神,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接着,张校长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提出文科教育创新突破方向,打破学科壁垒,将理科方法论融入文学研究,善用AI等新技术赋能人才培养,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科技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人文学院教师代表发言。何江波老师强调前置化、精准化的职业规划对学生明晰发展方向至关重要;许晶晶老师建议以横向课题推动教学实践双向赋能;刘进老师进一步提出专业发展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道路,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和建设培育专业特色。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专家、领导及教师围绕新文科建设的具体举措展开热烈讨论,内容涵盖课程改革、师资培养、跨学科合作等多个方面。最后,院长代表人文学院对与会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人文学院要认真梳理、充分融汇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优化培养方案,深化教学与实习基地合作,坚定走"文化+产业"融合之路,确保专业定位"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
此次研讨会汇聚高校与基础教育智慧,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产教融合中精准定位、特色发展提供了清晰路线图,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樊生富
文:孟佳琦